案例分析
前几天,金某在石化加油站加油,她于车内直接扫码付款后继续和车内好友聊天,
聊了一会儿后见后视镜中没有工作人员在车旁,以为油已加好,随即启动汽车准
备离开,刚起步提速,突然听到“嘣”的一声,下车查看发现挂在车上的加油枪
被扯断。该加油站工作人员与金某因责任划分和赔偿事宜争执不休,随后打电话
报警,并申请司法调解。在调解过程中,加油站的管理者称加油枪的维护和更换
成本大约在3500元人民币,对于这一维修金额,当事人双方均表示没有异议。
但是金某认为,加油站工作人员在加油过程中未能做到全程监护,在为她的车辆
加油的同时又去为其他车辆加油,且在启动车辆时也没有得到工作人员关于加油
枪尚未拔出的提醒,因此金某认为加油站应当承担大部分责任。加油站管理者却
称并没有明文规定要求加油员必须在加油车辆旁全程守护,在为金某车辆加油的
服务过程中,员工并未违反任何规定,因此加油站只承担次要责任。当事人双方
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,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。新市司法所调解员向
当事人详细解释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的相关条款,加油站员工在未加油完
毕及拔出油枪的情况下离开,且未对驾驶员进行提醒,这一行为对于所发生的损
害存在过失,因此加油站应当负主要责任。同时,作为驾驶员的金某应当在启动
车辆前确保车辆及其周边环境的安全,因疏忽导致加油枪损坏,理应承担次要责
任。经过新市司法所调解员细致的分析和耐心的劝解,建议双方换位思考,设身
处地为对方着想,最终达成了协议:加油站同意承担加油枪维修费用的80%,金
某则承担剩余的20%。该协议得到了双方的签字认可,并当场履行完毕,成功将
矛盾纠纷及时化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