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,价格大战愈演愈烈,不少店面都在低利润的条件下生存。特别是随着市场的饱和、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,商品的数量和品种已经不是货源的主要问题。问题的关键已发生为如何对它们进行合理的筛选,而使我们的资源(如资金、场地等)得到合理的配置,发挥最大的潜力,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。
举例:张老板拥有一家小便利店,虽然规模远远不及沃尔玛、家乐福,但开在社区方便四邻的小便利店还是很受顾客欢迎的。不过,由于便利店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,便利店的竞争力开始下降。张老板觉得,必须对目前的状况进行诊断分析,找出病因,合理治理。
张老板很喜欢去巡查卖场,几乎每天都能在各卖场看见他的身影,张老板知道,便利店销售不理想,八成都是由于商品本身有问题。他曾试图调整货架、调整布局,甚至策划各类促销来推动商品的销售,但最终都收效甚微。于是,张老板开始考虑商品的结构。
对于商品结构的调整,张老板的经验是,引进好销的商品,淘汰不好销的商品,同时在门店多引入一些低价的有竞争力的商品,以便吸引人气。可是,折腾几天后,张老板发现自己完全是赔钱赚呦喝,门店的净利润反而下降了。
张老板无奈了,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里。
其实,与张老板有类似困扰的经营者不止一两个。不少经营者也在探索店内商品结构的调整工作,今天进这种商品,试试不行,明天又换了另一种商品,不停在各个品类之间调换。由于他们不知道顾客究竟需要什么,也不知道什么东西真正好销,只好每种都尝试。
进行商品结构的优化对便利店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,因为它能节省陈列空间,提高门店的销售额,也能保证主力商品的销售份额,有助于商品的推陈出新。那么,要根据什么来进行商品结构优化呢?
1.商品销售排行榜
现代零售业的销售系统和库存系统都是相连的,后台的电脑系统很容易整理楚门店每天、每周、每月的商品排行榜。从这个排行榜中,可以看出每种商品的销售状况,便于对滞销产品的滞销原因进行深入分析,如果持续滞销并无法改善的话就应该做下架处理。
2.商品的贡献率
商品的销售排行榜很重要,但仅仅参照排行榜还远远不够。因为销售额高、周转快的商品不一定毛利高。没有毛利的商品即使销售额再高,对门店的获利也没有多大的贡献。门店是靠利润来生存的,没有利润的商品不应该长期占据货架。
3.损耗排行榜
商品的损耗直接影响商品贡献的毛利高低。一种商品的毛利再高,但如果损耗过大的话,可能赚到的钱还不如赔的多。经营者对损耗大的商品采取的方式是少订货,或者要求供应商承担一定的合理损耗。
4.周转率
谁都不希望某种商品积压流动资金,所以周转率低的商品不能滞压太多。
5.新近商品的更新率
门店要周期性地增加一些新的商品品种,以补充店内的新鲜血液,吸引更多的客户群体。一般来说,商品的更新率应控制在 10%以下,最好在5%左右。需要注意的是,增加的新商品最好不要超出固有的价格范围,那些价格很高但没有销量和利润的商品要坚决淘汰掉。
6.掌握潮流也很重要
许多便利店比大商场、专卖店更有个性,甚至一些便利店比大型商场更能够留意到潮流变化的风向。提供更新潮、前沿的商品,这已经成为便利店旺销的竞争力之一了。因此,便利店经营者要对潮流趋势有敏锐的洞察和判断,在进货时多进一些新潮有趣的商品。一旦顾客相信你的品味和潮流把握能力之后,日后自然能够变成你的 “常客”。